||
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,水绿绿、天蓝蓝、空气清新、街道干净……在日华侨华人虽然对日本很 多问题的认识不尽相同,但在环境问题上的感受却惊人一致。现在的日本,也许有不少让人看不顺眼的地方,但在环境保护上,却很难挑出毛病来。这是一个把环保 体现在方方面面、环保意识已经渗进国民骨子里的国家。在日华侨华人们生活在这种氛围中,也深刻感受到了日本对环保的执着,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也在慢慢发生改 变。一组发生在在日华侨华人身上的故事,就体现了这种变化。
来日本之前,朋友们为江涵秋践行。一位爱开玩笑的朋友对她说,我听说日本马桶里 的水干净到可以喝,什么时候你敢在日本喝口马桶里的水,就算没白去日本。两年后,江涵秋猛然发现:这不是一个玩笑!在东京一家高级宾馆打工的她,培训课上 亲眼见到主管舀起一杯客房马桶里的水,很自然地告诉她:“就按这个标准清洁马桶。”
江涵秋当时眼睛都睁圆了,而偷偷瞟瞟站在旁边的日本同事,没有发现她们脸上有半点异样的表情。
随着在日本上学、上班、结婚生子,江涵秋在日本呆的时间长了,对于各种环保行为,她也习以为常,再不会大惊小怪。但刚来日本时与垃圾“打交道”的事,她到现在都记忆犹新。
江 涵秋刚来日本时住在东京的大久保,这里隶属新宿区,是垃圾分类最为严格的地区之一。在国内,10岁才第一次看到标准垃圾袋的她,脑袋里压根就没有垃圾分类 的概念。刚搬进去时,房东就给她拿来了一大堆环保介绍书,里面就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常识。江涵秋随手翻了两页就将这些又是漫画又是故事、还配有中文的书籍甩 在了一边。至于垃圾,她还是想怎么扔就怎么扔,家里的垃圾桶也就一个。谁知不到两个星期,房东就登门造访,很客气地给她连写带比划地讲解扔垃圾常识。就这 样,江涵秋家里的垃圾桶从一个变成了两个。半懂不懂的她,一个扔玻璃瓶、铁罐等坚硬物品,一个扔其它物品。
可是这样也不行。又过了两周,江 涵秋就在小区的告示板里“榜上有名”了。上面有她的门牌号码,并写着“该住户的行为给小区其他住户带来困扰,希望其马上改正”。此后,江涵秋看到小区的住 户就马上低下头,总觉得邻居们看她的目光有些异样。她认真研读了房东给的垃圾分类手册,又添置了一个垃圾桶。三个垃圾桶中,一个扔果皮纸屑,一个扔瓶瓶罐 罐,一个扔各种塑料、金属的包装用品。江涵秋想,这下应该不会出问题了吧,我是按照手册上来的。
可 是没过多久,又有不速之客上门。这次是负责清理小区垃圾的环卫人员。这位看上去非常精干的日本大妈,耐心地给她讲解,虽然你的垃圾大体分类是正确的,但还 需要更细致。比如吃过的剩饭菜渣叫“生垃圾”,这不能和纸类垃圾放在一起;再比如喝过的饮料瓶,不能和放酱油等佐料的包装盒扔在一起;报纸要单独分开 放……江涵秋赶快拿出笔记本,一一做了笔记。就这样,江涵秋家里的垃圾桶变成了4个,并被她按照可燃垃圾、不可燃垃圾、饮料瓶、食物垃圾分门别类做好记 号,报纸杂志则单独捆绑。
相安无事了半年,住在隔壁一直静悄悄的日本邻居又上门了。这次不是分类的问题,而是江涵秋放在门口的垃圾散发出了 臭味,她赶紧将垃圾拿回屋内,心里范起了嘀咕:不是小区清洁员按日子来收垃圾的吗,怎么没收走呢。不服气的她找到社区管理室,一问才知道,最近垃圾的收集 日变了,而她没有注意到递送到家里的信件和小区黑板的告示。
如此来回折腾,以前从没被江涵秋放在心上的扔垃圾问题,彻彻底底成了她生活的一 部分。最初她不理解,认为日本人死脑筋,扔个垃圾弄得和什么大事一样。慢慢地,江涵秋开始习惯了,她发现时间长了做到这一点并不难。再后来,走在日本各处 看到一片片青山绿水,呼吸一口口新鲜空气,江涵秋开始有了骄傲感: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贡献!
GMT+8, 2024-12-23 18:26 , Processed in 0.013686 second(s), 9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Powered by Discuz! X2.5
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