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思論壇

標題: 听上去像瞎掰,其实是科学发现:睡前故事也能提高娃数学成绩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doco2012    時間: 2021-10-12 22:34
標題: 听上去像瞎掰,其实是科学发现:睡前故事也能提高娃数学成绩

“很久很久以前,在很远很远的地方,有一片巨大的森林,森林里有一间石头搭成的小屋,里面住着熊爸爸、熊妈妈和熊宝宝一家三口……”


类似的开头一“上演”,就说明我和孩子进入了一个重要时刻,正在进行一个每天都不能缺少的“项目”,那就是——讲睡前故事。


只不过,现如今听故事的人从大宝换成了二宝,讲故事的人却依然是我。


每次二宝都会“指定”一堆书让我讲,而且每本书要刷N遍,在这样的无限循环中,每次我都要讲到口干舌燥,她才能带着满足的表情香甜地睡去……




相信这样的场景,在很多童靴家里也都发生过,或者正在发生着。


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:


我们给孩子讲的睡前故事,从童话故事到成语诗词,从地理探险到历史事件,从生活常识到习惯养成……各种题材,可以说是应有尽有。


但有一个方面的内容却很少见,那就是——数学。


“数学”睡前故事,为何如此稀有?


为什么睡前故事还会“偏科”呢?为什么会看不见数学故事的身影呢?


大概有不少人都认同: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言文化知识不一样,孩子学习数学是件严肃而正式的事,必须“正襟危坐”地进行学习,而在平时生活或一般的娱乐放松时间,很少能想到(或不应该做)和数学有关的事情。


咱们家长只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,主要有这样两个原因。


1.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割裂感


数学在平时生活中的实际应用,其实非常普遍,比如购物时凑满减、看钟表算时间、从家到地铁站的最近路线、什么角度踢球容易得分等等,都与数学息息相关。


但老实讲,我们一般不会把这些归入数学的范畴,而是称之为:习惯、经验、常识。


那大家眼中的数学,是怎样的呢?


可能是这样的:




是这样的:




或者是这样的:




总之,都是些不明觉厉的符号、曲线、辅助线,似乎只有这些才有资格被称为“数学”。


还有那些填满童年的古怪应用题:一边抽水一边注水的游泳池、鸡和兔子非要关进同一个笼子、活力无限的狗狗在两人之间不停往返跑……应用了所学的知识,却一点都不能“应用”于我们的生活。


简单的数学排不上号,复杂的数学又用不到,于是,数学似乎就与日常生活有了割裂感,以至于我们在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,也很少谈及数学方面的话题(辅导作业除外)。


2.家长也有数学焦虑


还有些爸妈,不愿意在家跟孩子聊数学。


究其原因,是因为他们自己就很怕数学,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,受过不少打击。


语文和英语科目里的一些内容,更侧重主观认知和表达技巧,答案并不唯一,而是留有自主发挥的余地。说难听点,即使学得似懂非懂、考试的时候蒙一蒙,有时还能得个几分。


但,这一招在数学里是行不通的。复杂的公式定理、缜密的解题步骤、唯一的正确答案,但凡中间出现了一点失误,都可能导致全线溃败。


学不懂数学的挫败、被老师批评的委屈、考试挂科的羞耻……这些曾经的噩梦,让许多大人产生的对数学本身的恐惧感,也就是所谓的“数学焦虑”。之前我也写过相关的文章:因为你的辅导,孩子数学成绩可能会越来越差……


因此也就不难理解,数学学习为什么会很少出现在温馨的睡前时间里了。


睡前的数学互动,能帮孩子提升水平


数学难不难?确实难,学习内容是抽象的,学习过程是枯燥的,多少人都叫苦不迭。


尤其是孩子刚入门的关键时期,既要打好基础,又要培养兴趣。万一没把握住,引来连环打击,估计孩子就要重蹈“数学焦虑症”的覆辙了。


在这里,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学数学的好办法——通过睡前故事就行。


这可不是谁拍脑袋提出的办法,而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,论文发表在世界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上。


科研人员在芝加哥地区的22所小学内,共招募了587个家庭参与实验,其中,孩子都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。


这些家庭被随机分为两组:


阅读组(167个家庭)的父母和孩子,会在实验提供的app内,获得与阅读理解有关的文章和问题,涉及到词汇、拼写、发音、判断等知识点;


数学组(420个家庭)的父母和孩子,则被要求在app中观看数学相关的文章,并回答文后的数学题,包括数字、计算、分数、概率、几何等内容。


两个组接触到的文章水平和题目难都度差不多,每周的阅读频率可以自行拟定。


接下来的一学年里,这500多个家庭便用这个app讲起了睡前故事,在语文和数学的亲子互动中各自努力。


学年结束时,科研人员给所有的孩子进行了期末数学测试,并把这次考试结果和学年开始的数学成绩做了对比。结果表明:相较于阅读组,数学组孩子们的数学水平,有了显著提升。


实验还进一步显示:高数学焦虑的父母,一周进行一次数学亲子互动,孩子在数学成绩上的提高就会很明显。


科研人员分析后认为,高数学焦虑的父母,很少会在家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数学互动,所以即便只是一周一次的睡前故事,也能增加孩子接受的数学输入的质量,从而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。


然而,若是一周进行多次,反而与一周一次没有明显差别。所以,家长无需贪心,只要偶尔和孩子进行与数学有关的互动,好处就已经足够多了。


这篇论文在发表的当下,就引起了不小的讨论,也经历了一番质疑。


不过,质疑声大多是围绕论文中使用的app展开(有人觉得这篇论文像是app软广)。数据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参考性,还是获得了普遍的认可。




虽然,这个研究结论,仅适用于孩子刚开始学数学的初级阶段,但这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有趣又有效的家庭教育思路——


轻松无压力、生动有趣的数学睡前故事,既能减少家长自身数学焦虑对家庭教育的影响,又能提供品质好、体验佳的数学气氛,对任何年纪的孩子来说,都会是有益无害的。




作者: 13578888    時間: 2021-10-13 14:26
不管有没有作用,好处 总是显而易见的。




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(http://e3-1275v3.bl-phx0.141.9.8.b8.securedservers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2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