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簡體中文

比思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按這成為會員
搜索



查看: 711|回復: 1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二月二,民族不同过法各异

[複製鏈接]

18

主題

0

好友

732

積分

高中生

10TB用户

Rank: 4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開心
    2024-10-18 23:51
  • 簽到天數: 605 天

    [LV.9]以壇為家II

    推廣值
    0
    貢獻值
    13
    金錢
    2270
    威望
    732
    主題
    18

    中學生 回文勇士 文明人 男生勳章

    樓主
    發表於 2017-3-3 10:04:32

    农历二月初二(2016年是公历的3月10日)是汉族的春龙节。俗称“龙抬头”。所以定在二月初二,因为从节气上说,农历二月初正处在“雨水”、“惊蛰”、“春分”之间,要春耕了,这是个既需要雨水,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。此时有雨,则意味着秋天的丰收。

      另外根据中国古代天文学,二十八星宿中的东宫七宿形似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,在冬季,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。至二月初,黄昏来临时,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。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,只是角宿初露,故称“龙抬头”。

      “二月二龙抬头”在元朝正式成为节日。按旧俗,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,回到家里点灯、烧香、上供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要吃面条、炸油糕、爆玉米花,还要熏虫、炒豆。

      其实,在二月二过节的不止汉族,汉族各地在二月初二这天过的节日也有不叫“春龙节”的。

      壮族 社公节

      社公节,又叫做社、“艮哥”(壮语里意为“吃合伙饭”),是壮族祭祀村寨保护神——社公(Goengsix、seqvuengz)的节庆活动。壮族人认为,本地一年四季的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,家业兴隆全靠社公的保佑。壮族的村寨几乎无一例外地村口都建有一个社坛。南部方言地区称为“阿公”,或“公土地”;北部方言里称为“萨”,即社公或社神。

      关于社公的来源,壮族民间各地有不同的说法。壮族麽经《布洛陀》里有:“是什么成社神?三条路相交,定些那成为社神;三条路相通,定些那成为社神;三条溪相汇,定些那成为社神;三条河相汇,说些那成为社神;花斑石头成为社神,村子中间的大榕树成为社神,大棵篻竹成为社神,大棵樟树成为社神,说三祖成为社神,说五代成为社神,大火灰成为社神,公公烧火成为社神,栏猪窝狗有社神,鸭笼鸡笼有社神,卧房里有社神,竹篱笆角落有社神,竹篓酒里有社神……”即社神无处不在。天等县一带的壮族民间传说认为“阿公”是一位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好神仙,他整天忙于为天下百姓择吉、选宅,却没有时间为自己选好一个做房子的日子,雨来了就直接在大树下躲避。百姓为了纪念他,就在大树下立一个矮小的房子进行供奉,于是成为“阿公”庙。阿公庙边上通常有树龄很老的樟树、榕树、木棉、枫树、松树等,庙内立有本峒峒主神、山神、本庄福德兴旺土地万岁老爷、本境社主(榕树、樟树、泉眼)等牌位,是集祖先崇拜、土地崇拜、自然崇拜、土司信仰为一体的空间祭祀空间。北部壮语方言区的壮族一般只在樟树或枫树下立一个大石头,作为祭祀社公的公共空间。

      社公节在壮族各支系中广泛存在,祭祀时间各地有所差异。一般以农历二月初二和八月初二各祭一次,有些在年尾即除夕那天祭祀。南部壮语区通常在农历的二月初二、八月初二。百色地区的隆林、田林、西林等布越支系则在三月初三。而在河池的环江县、桂东贵港、桂平、横县等社公节定在一年的除夕。

      社公节主要内容和形式包括“扫村”、“祭社公”、“艮哥”等。不过在各地稍有变化。

      大新、天等德靖土语区的壮族同胞的社公节称为“艮哥”,即“合秋一块吃饭”。举办的时间为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和八月初二。在“艮哥”举办之前,每家每户出一份香火钱,集中到“郎板”(即寨老)那里,由郎板统一对整个节庆活动进行组织协调。郎板首先组织人员采购好猪、米、香烛等“艮哥”用品,还请上道公为“阿公”庙贴上新的对联。对联内容为:“土生金玉保村福、地产珍珠养民康”、“土德扶持千户泰、地恩光佑百姓宁”或“春祈秋报神加福、朝牲暮来主得财”等。在“艮哥”这一天,每户派出一位代表参加祭礼。男人们负责杀猪,将猪头供在主神位前,并供上果、酒、饼、香、烛等。然后每户依次给神灵跪拜上香。祭祀结束后,村民们开始分工在阿公庙烧火做饭,大家一起和神灵享用食物。剩下的猪肉每户要分一份回去,给家里没在阿公庙吃饭的人吃一口。据说吃了可以消灾解难,孩子吃了快高快长。吃了合伙饭后,郎板带领村民进行公益性劳动。二月初二大伙一起修整沟渠,为水稻种植开挖水利。八月初二那天则进行修路、慰问孤寡等活动。

      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壮族的社公节活动丰富多彩,包括有“扫荡”、“串关栈”、“百家宴”等。随着该社区的“香火球”、师公舞“调大排”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原来在春节举行的“香火球”游艺及中秋节才出现的“调大排”近两年也出现在社公节活动中。南晓镇的社公节活动从每年二月初一至初二持续两天进行。二月初一这一天,主持仪式的师公进入到每家每户进行“扫荡”,即师公运用喷火、撒玉米(兵马)、咒语等方式替村民扫秽,然后将这些“秽气”集中起来,放到纸船上,顺水漂走。到了晚上,街道及附近村屯的居民就会聚集圩镇大榕树下的社公坛边,然后依次走过师公用纸扎出的平安门,祈求出入平安、五谷丰登。此活动将持续到次日凌晨三四时。而后,戏团和民间艺人还要走上街头,走门串户地为居民们送去祈祷,此环节被称为“串关栈”。二月初二,村民们又带来祭品陆续来到社坛祭拜社公,师公们还表演“斑鸠舞”,昨晚上没走过楼关的人今天还可以继续参加。到了下午,全村人在社坛边摆开宴席,和社公一起“艮哥”,形成壮观的“百家宴”。吃了百家宴,组织者们将“扫荡”活动中每户给的米、钱混在一起打成包,又重新发回给村民。据说吃了这样的百家米一年将平安健康。在邕宁的其它壮族社区,这一天还举行舞龙舞狮、演师公戏等民俗活动。

      桂西北的环江县壮族的社公节在每年除夕举行。除夕这一天,全屯集体前往社坛祭祀,到了晚上,各家将白天祭完社公后分到的祭肉和米粥,同舅家赠送的粽子、红蛋等,一起放到在有小孩子的媳妇家门外,让麽公为孩子赎魂。最后用祭祀时煮的粥喂家畜,祈求六畜兴旺,五谷丰登。

      社公节是壮族社会中最常见的公共祭祀仪式。该节庆以村寨保护神——社公为祭祀对象,以春祈秋报的方式实践壮族对养育自身的土地、山、大树、泉流的感恩与崇拜,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诉求。社公祭祀活动有强烈的“公共性”,节目中人人参与、仪式专家统一为全村人“收魂”,特别是“艮哥”、分祭米、公共劳动、慰问孤寡的过程,有利地整合了基层乡村秩序,是人与人、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处的表现。社公节还为壮族文化的展演提供了平台,舞龙、舞狮、戏曲表演、舞蹈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祭祀活动中来,增加了其文化丰富性和厚重感。

      哈尼族 祭龙日

      “祭龙日”是居住在云南红河南岸哀牢山一带的哈尼族人民的传统节日。节期在农历二月二日过节这天,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祭龙游寨仪式。走在游行队伍最前的是彩纸糊的龙头,接着是由男女青年簇拥着的由小伙子装扮的姑娘,跟在后面的是哈尼群众。他们敲着鋩锣、牛皮鼓,吹着巴乌,弹着四弦琴在村寨周游。

      节日来源有个传说:很久以前,哈尼人从远方迁徙到哀牢山定居时,这里住着个叫奢得阿窝的山魔,它还丰一伙由虎、豹、豺狗修炼成的妖怪陪伴。山魔经常带着一群妖怪化装成人窜到哈尼村寨,毁坏庄稼房屋,咬死人畜,还常常抢去小孩当食物,闹得满寨鸡犬不宁。夭长日久,哈尼人的小孩被山魔害得所剩无几,眼看就要后继无人。这时,人们委托和山魔有来往的咪谷给奢得阿窝说情,求他不要再来抢小孩。山魔提出每年二月一日送他一个姑娘作媳妇的要求。哈尼人委曲求全,被迫答应了条件,年复一年,哈尼人失去了许多天真活泼的姑娘。有个叫碑娘的寡妇,她有三个孩子,老大日则,老二努戈都是男孩,老三梅霜是个才满16岁的姑娘。

      这年轮到她家送姑娘,全家都很伤心,妈妈和两个哥哥怎样都不同意妹妹去送死。随着限期来临,碑娘的几个孩子要求去杀死山魔,为姑娘们报仇。碑娘找乡亲们仔细商量后,于羊日这天,由日则和努嘎装扮成两个漂亮的姑娘,乡亲们抬着酒菜等贡品送往山魔踞的山洞。山魔瞧见人们今年仍然按时执行诺言,并多送来一个姑娘,显得格外高兴,马上打发送贡群众回寨。接着,“两个姑娘”假装出逗山魔喜欢的样子,摆宴劝他喝酒作乐,故意将其灌醉。待山魔大醉时,他们施展巧计,及时探得山魔致命的秘密。晚上,两个姑娘趁山魔酒醉熟睡之时,迅速拔下它心窝上的白毛。山魔一声惊叫,忽地坐起,可是因它的筋骨已经酥软又马上倒下。“姑娘”立即拔出随身尖卫,杀死山魔,为哈尼人除掉了祸根。这时,躲在洞口外的乡亲们也里应外合,一举消灭了其它小妖。

      二旦二日(龙日)早晨,乡亲们听到这个喜讯工敲着牛皮鼓,吹着巴乌,弹起四弦琴,唱起哈尼歌走出寨子,动烈地迎接日则和努嘎两位英雄的胜利归来。以后,为了永远庆祝两个英雄为民除害的重大胜利,哈尼人便在龙日这天,选两个小伙子装扮成姑娘,在乡亲们的簇拥下,敲锣打鼓,游村串寨,后演变为节日,一直流传到今天。

      藏族 调牛节

      甘肃南部博峪藏族的节日。节日前一天,先由嗄巴(博峪藏族对原始宗教及巫师的称呼)喊山。他由阴山呼唤而上,又由阴山呼唤而下,一路叫着本部落山神爷的大号,乞求保佑全寨兴旺。第二天早晨,全寨的牛都被赶到地中,架好犁耙,选技术好的人调教初长成的牛耕地。

      调牛节期间,有点燕麦的习俗。燕麦点燃后,全寨的儿童上山点起火把,每人两支,他们由山上唱跳而下,称为摇灯,这是对火神与山神的祭祀。

      磁州汉族 乞巧节

      河北邯郸磁州附近的山村乞巧节不是在农历七月初七,而是农历二月初二。这一天,姑娘们结伴到附近的小山上自制“乞巧饭”,焖小米饭、包水饺、煮米粥都行,最重要的是到旁边的灌木丛中找一种红色的野生植物果实(相传这种果实有让人手变巧的功能),将其放入锅中,然后每一个姑娘都蒙住眼睛,用筷子夹着吃,每人只能吃7口,吃之前锅里都要保证有7颗果实,吃到的越多,手就会越巧。

      徽州汉族 粽子节

      安徽省徽州专区的绩溪、歙县等地,传统的包粽子日期是在农历二月初二。在这里,过了元宵节,农民们就陆续将糯米、棕叶、红枣、赤豆等东西准备停当,到了二月二就可包粽过节了。

      东莞汉族 “卖身”节

      流行于广东东莞东坑镇。相传从前东坑卢姓大户赶在清明之前开耕,农历二月初二贴出雇请长工启事,无田地的青壮年头戴斗笠,身披布巾,以示卖身,并沿袭数百年,被称为“中国最古老的劳动力市场”。今年的卖身节依然会举行,不过已经成了文化活动集市+人才劳务招聘+科技洽谈活动的模式。

      苗族 晾桥节

     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,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,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。但由于自然因素、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,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,表现出不同的特性。

      节日是苗族风情展现得最淋漓尽致的时刻。黔东南苗族有名堂的节日有一百多种,春节、过苗年、姊妹饭节、吃牯藏、爬坡节、三月三、四月八、六月六、芦笙节、龙船节……数不胜数,一些节日又往往“节中有节”,或者不同地方同过一个节,节庆活动此伏彼起,“大节三六九,小节天天有”的说法一点也不过份。

      晾桥节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苗乡寨头的传统节日,也叫“二月二”。相传寨头人原住在也雾山,因寨头土地肥沃,全寨人一起搬进寨头。搬家那天,龙也要跟着搬,但石屏河水挡住了龙的去路,于是寨里的构罗(长老)们商议一下,决定架桥把龙接来,因龙象征吉祥幸福。全寨十二房都要接,所以这座桥就修了十二个桥墩。桥修好了起名为“接龙桥”,桥是农历二月初二造的,为了纪念这个日子,每年这一天寨头苗家十二房各抬一头猪,在桥上宰杀。

     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,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,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。但由于自然因素、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,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,表现出不同的特性。

      节日是苗族风情展现得最淋漓尽致的时刻。黔东南苗族有名堂的节日有一百多种,春节、过苗年、姊妹饭节、吃牯藏、爬坡节、三月三、四月八、六月六、芦笙节、龙船节……数不胜数,一些节日又往往“节中有节”,或者不同地方同过一个节,节庆活动此伏彼起,“大节三六九,小节天天有”的说法一点也不过份。

      晾桥节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苗乡寨头的传统节日,也叫“二月二”。相传寨头人原住在也雾山,因寨头土地肥沃,全寨人一起搬进寨头。搬家那天,龙也要跟着搬,但石屏河水挡住了龙的去路,于是寨里的构罗(长老)们商议一下,决定架桥把龙接来,因龙象征吉祥幸福。全寨十二房都要接,所以这座桥就修了十二个桥墩。桥修好了起名为“接龙桥”,桥是农历二月初二造的,为了纪念这个日子,每年这一天寨头苗家十二房各抬一头猪,在桥上宰杀。

      鄂温克族 二月二

      鄂温克族称二月二为“龙神抬头”日。这一天停止所有劳动,但不进行大的祭祀活动,只是在进餐时,从食物中取出一小部分扔出天空,以表示对龙神的祭祀。

      满族 二月二

      二月初二,亦称龙抬头的日子。满族人十分重视这个民间节日,如同过年或过大节一般。妇女们在头节就忙着筹备东西,首要的是“山房草”(亦称苫房草),以及各色布块、五彩绒线等。二月初一动手串龙头、龙身、做龙尾。她们把山房草叶去掉,将秸杆剪成大则二寸有余,小则一扁指宽的节骨,再把各色花布剪成食指指甲大小的圆布。先将二寸来长的山房草杆,串成不超过手掌大的盖帘,用剪刀剪成椭圆形圆帘子,这就是“龙头”。将红、绿、黄、蓝及各色小圆布串起,每个中间串连山房草骨节,作一大一小两个龙身。再把各色布剪成四寸或二寸长的小布条条,将各色布条串拢在一起,也作成两条龙尾。将这两条龙尾、龙身用五彩线串在帘子式的龙头上,整个龙就做成了。大龙即满族老人讲的山苍龙,小龙标志着蛇。大人把它戴到孩子大襟上,祈祷在夏天老天打雷天龙行雨时吓不着孩子;上山采菜、捡木耳、采榛子、捡蘑菇,有龙岗山大苍龙保佑。据说各色布龙身子和五色线避邪,孩子受不着灾,人人健壮结实,个个平平安安。

      “萨满教”认为万物均有神灵,依照“萨满教”的说法,各种神仙从二月二这天起,都活跃起来了。满族人家在二月二头几天就磨黄米面,二月初一烀小豆馅,到二月二,早早起来炸油炸糕,做豆面卷子。头年腊月宰的猪,先留给祖先,在年三十上供,过了初六,就把猪头放到仓房,这个猪头一直等到二月二磕开烀着吃,此举为“龙抬头”,全家人吃了猪头就象征着今年定会交好运,如龙抬头步步登高。这一天满族人还有“领龙”之俗,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,灰道弯曲如龙,称“引龙”。然后举行仪式,祈求风调雨顺。全家人还要吃“龙须面”和“龙鳞饼”。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。

      满族人正月不剃头,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,其名曰“剃龙头”。旧时民间有一种说法:人们要赶在年三十以前把头剃了,是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。为什么呢?据说“正月剃头死舅舅”,既然关乎娘家人的性命,则兹事体大,也就马虎不得了。因此,在北京,进了正月,理发馆的生意是很清淡的。大家都期待着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的这一天。

      其实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。不剪头是“思旧”,而不是“死舅”,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。

      据了解,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,明末清初,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。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,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“思旧”,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,于是就有了“正月剪头死舅舅”的说法,并一直流传到现在。

      年年剃龙头,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、金榜题名有出息。老满族人崇拜各种龙,认为全家吃猪是为苍龙祈祷,孩子们剃龙头也是为使这条神龙早抬头,特别是孩子们都戴着龙头龙身龙尾嬉乐游戏,把龙的全身都摆动起来,这是祈祷苍龙一跃千里,龙腾高空。

      印脾 这天天刚亮妇女们就起来,她们在院子里和大门外的平地上,用硝灰画上各种不同的圆圈,圈内画个十字,在八点来钟,她们把孩子前襟和兜肚解开,让孩子们趴在十字中间,肚子帖地印脾,孩子妈妈则在圆圈旁边祷告着:“印脾十字中,龙盘圈里形,带走腹中病,肚子永不疼”。这段祷语并不是人人都会的。一般妇女的祷词是:“龙王爷、蛇仙,你们保佑我的孩子,不得大肚子食水病。请龙王、蛇仙顺着硝龙画的圆圈行走,多走几遍就把孩子的食积带走消除了”。

      这种“印脾”的举动,是提醒妇女养育孩子,饮食有节,不知己吃生冷零食,以免孩子们得上“食积”,亦称“食水”,即腹中有硬块等症状,医生亦称此病为“痞疾”,是消化系统病症。

      熏香 二月二这天,满族旗人起大早,在仓房的粮囤子里上香,一个粮囤中插十二根金锭香或绿香。因为把香插在粮食中,烧到香根就自消自灭不能出现意外火灾。

      妇女们到处上香,房山墙垛的墙缝中插香,有缝就插,因地而宜,把过年时所剩的香头或是半截香,插在墙缝中,就连房子基础石缝中也插上香。她们也很注意安全,插地墙缝、石缝中的香可以不去管它,而插在窗台上、抱柱的柱缝中的香头,一会儿一察看,直到香火烧尽只剩香灰才放心。

      二月二熏香,从院子各处一直点到室内,有缝就插,这一天被称为熏虫日。因为大部分虫子从二月二开始动弹了,这些粮食虫、蛀虫均属害虫,各家在春头子还没等兴扬就熏起来看,妇女们认为这一熏,一年家中屋里不遭害虫。

      畲族 会亲节

     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日,是闽浙边界畲家双喜临门的日子。这一天,来自福鼎市和浙江苍南县上万名畲族同胞,穿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欢聚在佳阳双华村,他们不分男女老少,唱起古老的“山哈调”,跳起欢快的舞蹈,和着初春的暖风,汇成了欢乐的海洋。

      聚居在闽浙两省的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,畲族民歌曾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,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畲歌内容丰富,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望,反映畲族风情特色。他们以歌代言,以歌传情,以歌会友,以歌结亲,以歌传知,以歌为乐,以歌传史。其歌词歌颂劳动,喜庆丰收,表达爱情;歌颂改革开放以来,闽东畲汉同胞携手共创的新生活。

      据记载,二月二“会亲节”是畲族传统节日之一。由于畲族支派繁衍,子孙散于浙南、闽东各地,省亲路远,探亲无期,族人们便约定在每年春耕前农历二月初二为“会亲节”,迄今己有200多年历史。会亲节时,畲民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,访亲会友,互致问候。

      畲族歌唱形式有独唱、对唱、齐唱等。其中无伴奏的山歌是畲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。畲家族人擅长二声部重唱的唱法,人们称之为“双音”,畲族称“双条落”。在演唱上,带有轮唱性质。“双音”最初是两个人唱,发展到现在可以3人,也可4人。一般不超过4人。两声部分可两人演唱,两个演唱者可一男一女,也可两男两女重唱,男的先唱或女的先唱都可以,后唱者可在先唱者唱后两个字或四个字接唱,要与前唱者唱同样的歌词和近似而不完全相同的曲调。“双音”在唱法上,一般男女都用假声,后来男子敢用真声唱,听起来声部更加清晰。畲族假声唱法追求恬静、纤嫩、清秀、古朴。由于唱法的不同,一般同一首歌可出现平讲调、“假声唱”和“放高音”三种不同曲调。演唱“双音”不严格规定时间、场合,但必须在唱歌的季节,即从农历八月十五起至翌年三月初三止为畲家唱歌的季节。除二月二,正月、三月三、八月十五、九月九等节日,畲家总是成群结队走亲串友,以歌当话,还要举行盛大的对歌会。

      威远镇土族 擂台会

      互助县府所在地威远镇大寺路村,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有唱擂台庙会的传统习俗。据史料记载,宋代以前,威远镇一带叫“诺术斗”(土语意为森林地区),宋时改称“牧马营”,为军事要地,是兵戎活动频繁之区。打擂台之俗约始于宋代,初为打擂比武活动,因而得名“擂台会”。

      传统的威远镇“二月二”擂台庙会,包括五个分会场,即雷祖会、擂台会、“花儿”会、赛马会和山货场。流传至今,演变成唱戏、唱“花儿”的民间群众性活动。每到庙会期间,方圆几十里的土族群众汇集于此,唱戏、唱“花儿”、转轮子秋、跳安昭舞、赛马、摔跤、武术表演等,使之成为文体娱乐竞技的盛会。

      威远镇“二月二”擂台庙会很好地保存了土族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体育竞技项目,承载了众多的民俗事象,对了解互助土族的风土人情、特产方物、生产生活方式、宗教信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目前,由于现代经济文化的冲击,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和形式日益减少,逐渐演变成为现代物资交流会,亟待抢救和保护。

      侗族 二月二修善节

      被誉为“百节之乡”的黎平侗乡,民族民间文化节日丰富多彩,各种各样的节日内容丰富多样,活动形式千姿百态。熟知神秘侗乡的人们都说黎平是“大节三六九、小节月月有”的喜庆之地。所以,每逢旧历的“三月初三”、“六月初六”、“九月初九”这些时日,黎平侗乡都会有一些比较盛大的节日活动。

     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,黎平具体实施了旅游兴县的战略决策,越来越多的游客参加到了大大小小的民族文化节日活动中,黎平籍此因势利导,逐步将一些鲜为人知的民族传统节日挖掘出来。

      黎平县永从乡的“二月初二”修善节,则依然还是一个极少有人知道的民族传统文化节日。每年旧历的“二月初二日”,原本是侗族人民教牛犁田的日子。也不知从何年何月何日开始,侗族人就选择了旧历的“二月初二”作为驯教已经能够下田耕作的初生牛犊。因为侗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,所以,侗族就以歌、以传说、以一些纪念活动来记述历史,“二月二”的节日活动,据说就属于此类。据说,旧历“二月初二”这一天是玉皇大帝派遣牛到凡间帮助人们耕地犁田的日子,在这一天教牛犊犁田,牛犊格外容易学会。这一天,侗族群众还要准备丰盛的酒菜,祝贺牛犊成年并学会了耕田,这一天,侗人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,为即将开始的农忙蓄积力量,添力壮胆。小孩子在这一天则要在面前挂红蛋,大概是希望孩子们长得象牛犊一样壮实。永从侗族独特的传统修善节,其出处大概也是源于这种意思。

      在黎平县永从乡永从村的下寨、北门寨、新寨,每年的旧历“二月初二”,这一年“二月初二日”前和头一年“二月初二日”以后一年间出生的婴幼儿的父母亲,一大早就会挑着米酒和猪肉来到鼓楼里,交付给早已烧好鼓楼火,摆好了四方桌的德高望众的寨老会,然后由寨老会组织全寨男女老少聚集到鼓楼里,由寨老们主持仪式,全寨人一起为这一年出生的孩子祈福祷告,祈求他们的先祖“萨玛”庇护这些孩子们平平安安,快长快大,象牛犊一样茁壮成长。仪式完毕,一部分能够办理伙食的男人和孩子们的父母亲留下来操办伙食,其余的人就分头到寨子四周的大小道路上去为这些孩子修桥铺路,为这些孩子修阴功积善德,以保这些孩子们长命百岁,无灾无病。

      修完善事,寨民们就欢聚到鼓楼里,由孩子们的父母亲们共同作东,一起请寨上的人们吃鼓楼饭,以表谢意。这操办鼓楼饭还有一点讲究,生男孩子的人家,都必须拿出一个猪头和米酒,生女孩子的人家,砍上五、六斤猪肉和一壶米酒就可以了。不足的酒菜,各家各户会自觉凑齐,欢乐的鼓楼盛宴,寨民们把酒放歌,尽情地把孩子们的集体周岁操办得热火朝天。


    0

    主題

    0

    好友

    7427

    積分

    教授

    Rank: 8Rank: 8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開心
    2022-10-28 17:37
  • 簽到天數: 1513 天

    [LV.Master]伴壇終老

    推廣值
    0
    貢獻值
    0
    金錢
    4244
    威望
    7427
    主題
    0
    沙發
    發表於 2017-3-3 10:40:19
    说得对,本地的是土地诞,先拜祭土地公,再集中吃喝一顿。
    重要聲明: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,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及立場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,並非本網站之立場,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,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於有關情形下,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(如涉及醫療、法律或投資等問題)。 由於本論壇受到「即時上載留言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,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,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(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),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,如有任何爭議,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。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、誹謗、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,敬請自律。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。

    手機版| 廣告聯繫

    GMT+8, 2024-11-18 23:46 , Processed in 0.021263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2.5

    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

    回頂部